网络理财风险提示岂能缺位

     日前,一款由票据宝网站和新浪微财富推出的票据理财产品,赚足了眼球。“年化收益率9.8%,1元起购,银行无条件兑付”,产品一上线,即被秒购。虽说9.8%的高收益项目仅为个例,不过,目前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上,包括“金银猫”、“微财富”、“小银票”等,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在7%左右,高于收益率已持续下滑的各类“宝宝”。但在风险提示方面,很多产品都打着“银行无条件兑付”“100%资金安全”等广告。不难看出,高收益、低风险的宣传,是产品销售火爆的直接原因。

    随着互联网“宝宝们”收益的持续下滑,年化收益率持续保持在6%以上的票据理财产品引起不少投资者的关注。自2013年淘宝在其招财宝平台推出票据理财产品后,新浪、苏宁、京东等互联网平台也相继推出票据理财,很多投资者开始把目光投向高收益的票据理财。票据理财打出的最令人感到有保障的条件是银行承兑兑付,加上其购买门槛低、收益率高等优势,票据理财接棒“余额宝”等俨然成为网络新型理财神器。

    从各类“宝宝”、P2P(人人贷)理财到票据理财,不少互联网理财产品上市后大多重点宣传高收益、低风险甚至是无风险,有的为高收益还倒贴钱。眼下,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于收益率的宣传可谓不遗余力。然而,在片面强调收益率的同时,风险提示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中,风险提示却被放在很不起眼的位置,一般不在主页出现,只是藏在二级或三级页面,有的甚至没有风险提示,这恰恰迎合了投资者愿意享受收益却不愿承担相应风险的心理,在互联网平台过度营销下,助推了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实际上,风险提示是网络理财产品在销售环节必不可少的一环。早在2008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证券投资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监管事项的补充规定》即要求,基金公司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上所做的产品推广都必须有风险提示。就票据理财而言,尽管优势明显,但业内人士提醒仍需警惕投资风险:一方面,存在承兑银行倒闭风险。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一定要选择大银行进行投资,不要只追求高利润,而盲目把钱投入到小银行。一旦银行倒闭,将无法追回投资的钱;另一方面,汇票本身存在的风险。汇票本身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虚假汇票无法兑换;二是背书风险,有些票据没有严格背书,出现一票两用,或是多次背书的票据风险也较高。除了汇票的真伪和背书外,银行或因汇票欠规范、资金紧张等原因延迟汇票兑付,也可能对投资人资金按时到账产生影响。

    互联网理财汇集众多中小投资者,保证其资金安全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强化了投资者对互联网理财产品零风险的预期。互联网金融引发的创新和风险问题,已成为相关监管部门的关注话题。此前,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曾表示,乱集资的红线、吸收公众存款的红线、诈骗的红线是互联网金融不能触碰的三条红线。而互联网平台的过度营销不仅助推市场风险偏好的畸形高涨,还助长非理性投资行为。事实上,互联网跟金融的结合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管理,互联网能够降低一些风险,但无法吸纳风险。传统银行是非常受严格监管的行业,需要高成本的资本金。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要遵循严格的业务监管指标,对流动性指标有要求,对资本金有要求,对资金投向比例关系有要求。相较之下,互联网不但没有消除传统风险,而且产生新的风险形式。作为互联网平台,理应做到“卖者有责”,加强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投资者应树立“买者自负”的意识,增强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因此,网络理财的风险提示是不可或缺的。

沪ICP备17050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