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
人们很容易对亚洲经济体以及亚洲强大家族企业的快速崛起感到由衷地钦佩。但学者们怀疑,这种强大背后有隐患。
学者们警告称,亚洲大量财富与家族企业联系在一起,而其中许多财富将随着家族企业掌门人决定退位而消失。一位专门研究该问题的学者称,尽管企业传承问题并非亚洲家族企业独有的问题,但由于亚洲文化尤其不愿讨论这个问题,它面临的困难更为严峻。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Business School)金融和公司治理副教授Yupana Wiwattanakantang表示:“谈论传承问题几乎就是在诅咒某人。”她表示,在亚洲,家族企业掌门人往往是男性家长而非女性家长。这些男人希望一直执掌企业大权,直至去世的那一天。家族成员不想谈论传承问题,因为这听起来好像是他们在诅咒自己的父亲或祖父得病。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研究家族企业的教授、温德尔家族企业国际中心(Wendel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Family Enterprise)主任莫滕•本内森(Morten Bennedsen)表示:“亚洲家族企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传承问题。”
他表示,企业传承问题在亚洲变得紧迫,不仅因为许多家族企业相对年轻——这意味着该问题是首次出现——还因为有证据表明,亚洲企业在传承问题上进展并不顺利。
本内森援引了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会计学教授、经济及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主任范博宏(Joseph Fan)的研究。范博宏近来主要研究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他发现,家族企业在两代掌门人交接期间会丧失近60%的价值。他详细研究了1987年至2005年间在香港、新加坡和台湾上市的逾200家家族企业权力交接的案例。
范博宏解释称,大部分损失发生在权力交接前的5年间。他说:“这表明交接过程出现了问题。”
范博宏表示,尽管自己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局限于家族企业资产中上市的部分,但这部分资产对企业而言通常是“皇冠上的珍珠”,并且这部分资产的任何价值损失也可能影响企业未上市资产的价值。
范博宏表示:“我认为该研究结果适用于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亚洲北部部分地区。我们也发现中国内地的家族企业存在类似的模式。”
就中国而言,由于许多企业创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改革期间,整个国家可能很快会同时面临继承问题。
范博宏在谈到中国家族企业日益迫近的继承危机时表示:“就中国而言,事实上存在国家风险。这方面的教育需求巨大。”
范博宏正帮助在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创建私营企业治理和发展中心(Private Enterprise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Centre),而且他每月还在中国各地发表有关家族企业的演讲。
本内森还称,人们对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推出的家族企业教育课程的兴趣有所上升,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人们认为这门课程或许会传授一些知识。他说:“我们来自欧洲,在产权模式和退出模式方面有至少一两百年的的经验。我们可以提供过去两个世纪以来家族企业尝试解决有关企业传承的各种难题的案例,这些难题正是亚洲家族企业如今正面临的。”
然而,本内森表示,开发专门适用于亚洲文化的模式也是有必要的。
RFP中国管理中心